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软件_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视频_一边捏奶头一边高潮视频_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同城快修-附近家電維修、家電清洗、家電安裝服務平臺

24小時家電維修熱線:

400—1558638

當前位置:主頁 > 熱水器 > 服務項目 >

35家金融機構摘年度新京報“金字招牌”獎

發布日期:2024-01-16 00:15:46 瀏覽:
35家金融機構摘年度新京報“金字招牌”獎

2024年1月12日,新京報舉辦第18屆金融行業頒獎典禮,本屆活動以“數智金融 共生未來”為主題,包括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證券公司在內的35家金融機構獲得新京報“金字招牌”獎項。

新京報第18屆金融行業頒獎典禮現場。新京報記者 吉喆/攝

設置“2023年度綠色金融先行者”等6個獎項 35家機構獲獎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順利召開,會議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數字金融首次被寫入中央文件,重要性日益凸顯。

新京報社黨委副書記、總編輯李海在活動致辭中表示,過去20年,是數字金融發展最快的階段,更是中國金融行業走向智能化、數字化最關鍵的時期。這20年,金融科技也從金融業務輔助角色逐漸成為“第一生產力”。這一時期,第三方支付的崛起、區塊鏈技術的變革、余額寶掀起的財富管理智慧化開端,都讓科技逐步滲透進支付、借貸等核心金融業務。

本屆“金字招牌”獎項設置與過去一年金融行業的熱點、亮點密切相關,共有6個獎項,分別是綠色金融先行者、ESG理念踐行者、普惠金融服務者、數智金融引領者、新銳產品創新者以及多彩消費助力者。

其中,獲得“2023年度綠色金融先行者”獎項的有10家機構,分別是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中國平安、中信銀行北京分行、嘉實基金、華泰聯合證券、華夏基金、甘肅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北京分行、新華保險北京分公司、江蘇銀行北京分公司。

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北京銀行、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銀華基金等5家機構則獲得“2023年度ESG理念踐行者”獎項。

“2023年度普惠金融服務者”獎項則被中國光大銀行北京分行、興業銀行北京分行、華夏銀行北京分行、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中國人壽北京市分公司、浦發銀行北京分行這6家機構收入囊中。

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太平人壽北京分公司、銀河證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北京分行、微眾銀行等5家機構則獲得“2023年度數智金融引領者”獎項。

此外,2023年金融行業還涌現了諸多產品創新的舉措,因此,設立了“2023年度新銳產品創新者”獎項,獲得者為廣發銀行北京分行、平安產險北京分公司、平安健康、百融云創、渤海銀行。

最后,由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市分行、浦發銀行信用卡獲得了“2023年度多彩消費助力者”獎項。

新京報“金字招牌”評選活動自2006年啟動,至今已走過18個年頭,是行業內最早、最權威的評選活動之一,通過評選,促進了金融業的同業交流,推動了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受到業內普遍關注和好評。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監管應在金融創新與風險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在頒獎典禮上,中央財經大學教授、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發表了“數字金融未來發展之路”的主題演講。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發表主旨演講。新京報記者 吉喆/攝

郭田勇表示,未來,人工智能、AI大模型的持續推進,有可能會給金融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近期,我和企業交流時就發現,一些銀行授信審批已經采取模型與數據分析技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了,畢竟人審批可能會有私心,而模型相對客觀,進行數據分析后的判斷可能比人還要準確。在投顧領域也是如此,不斷有機構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為客戶提供更科學的資產配置方案。”

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持續提升數字化轉型的投入。以銀行業為例,艾瑞咨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自2019年起,銀行業IT投入規模以24%的復合增長率穩定高速增長,在2022年突破了3000億元,預計未來國內銀行業的IT投入規模仍將以約24.6%的復合增長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于2025年達到接近6000億元的規模投入。

郭田勇稱,科技、智能化的確會大大提升金融服務的質效,未來,如果金融機構不下大力氣提升科技服務水平,很有可能會降低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不過,郭田勇也提醒稱,金融創新往往與金融風險“結伴而行”,金融創新帶來進步的同時會帶來哪些新的風險值得關注。“比如,金融機構掌握著一個客戶的多項核心數據,這是否會導致隱私數據被濫用,從而侵害個人權益?行業確實存在擔憂。”

此外,郭田勇還特別提到了數字資產入表的問題,他表示,當前,數據已經與資本、勞動力一樣,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近年來,也有一些機構提議,要將數據資產計入資產負債表,如果能普及,這將成為金融業跨時代的標志。但這其中的難題是,數據的價值如何衡量?如何可交易以及如何才能具有排他性?畢竟數據可復制,不像其他實物交易具有排他性,所以,未來數據資產如何入表,還需要深入討論。

無論如何,金融機構的數字化步伐已勢不可擋,“金融監管如何才能平衡好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之間的關系,既能鼓勵創新,又能前瞻性地識別風險,為數字金融發展提供更健康的環境,值得考慮。當前,一些地方在做金融科技監管沙盒的探索,以及進行一些試點,這些經驗都可以借鑒,爭取在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校對 張彥君